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
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?;ぷ苷?/p>
地膜覆盖是西北地区棉花种植不可或缺的农艺生产措施。为做好2025年春季西北地区棉花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处置,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。
一、加强残膜回收处理。在春耕播种前,要及时清理回收耕地中残留地膜,保护好耕地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。
1.回收时机。在棉花播种前,结合整地实施机械化捡拾回收。宜选择土壤含水量适宜的时机(以“手握成团、落地即散”为标准),防止土壤过干造成残膜易碎或膜土难分离。
2.回收方式。宜采用弹齿式、搂耙式残膜回收机,或整地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进行耕层残膜回收,确保残膜起膜率≥85%、拾净率≥90%,残膜含杂率控制在15%以内,作业应符合《残地膜回收机 作业质量》(NY/T 1227-2019)要求。
3.后续处理。离田的残膜需经过分拣、除杂工序,对膜杂易分离、含杂率低的残膜,鼓励通过再生造粒、燃料提取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;对膜杂分拣难度大、含杂率高的残膜,鼓励通过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理。
二、合理选择地膜产品。针对西北地区干旱缺水、光照强、风沙相对较大、昼夜温差大等特点,棉花种植时应选用加厚或高强度聚乙烯地膜,应符合《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》(GB 13735-2017)中I类耐老化地膜相关要求,地膜厚度在0.01mm以上、有效覆盖使用时间180天以上、使用后纵向断裂标称应变不小于初始值50%,同时原料中不得加入再生料及国家明确禁止使用、不利于作物生长、有害土壤的助剂,总灰分控制在0.5%以内。农户选用地膜时,应到正规农资店购买,注意查看合格证,妥善保存好购买凭证。
三、科学运用覆膜技术。根据栽培模式、灌溉条件、地膜类型等情况,选用适宜的覆盖栽培方式,确保地膜覆盖功效发挥和用后可回收。
1.机采棉膜下滴灌栽培技术。采用平铺覆膜方式结合滴灌技术,并配合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,在地膜上精准开孔下种,一次性完成铺膜、铺滴灌带、播种、覆土、镇压等作业,提高棉苗出苗整齐度。
2.非机采棉膜下滴灌栽培技术。在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有限的地区,采用小型农机膜上播种和膜下滴灌一体化机械作业,在铺膜机作用下将地膜紧贴于土壤铺平,确保膜下滴灌带紧贴地膜下方土面,避免形成空隙,地膜两侧覆土压实,压土宽度约5cm~10cm。
棉花苗期应及时破膜引苗,破膜直径以幼苗出土所需为限,苗周适度覆土封膜,防止封土少造成膜下高温抽干穴口水分形成僵苗。采取人工或机械方式定期清除膜面及膜侧杂草,避免杂草破坏地膜。